发布时间:2023-09-19 11:23:48 阅读:2611
编者按:9月8日,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举办2023年迎新典礼,喜迎170余名新引入的高层次人才、新入职员工及2023级硕士研究生。赣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田辉出席典礼并为15名新入职博士颁发聘书。从今天开始,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对话博士”专栏,展示博士们的风采。今天推送的是《张金泉:守新药研发之初心,应故乡发展之需要》。
张金泉,男,1994年出生,江西赣州人,任赣南医学院硕士生导师,赣南创新转化与医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创新药物研发中心药化项目负责人。立足于药物化学领域,共发表包括ACS catalysis等顶级学术期刊文章十余篇,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科研路远,将上下而求索
2012年,张金泉从赣州的一个边陲小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大学药学院。2014年,他作为小组负责人参加了浙江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选择了新药研发的基石—药物化学—作为探索的方向,首次开始接触探索性的科研实验。但是接踵而来的并不是实验的各种突破,而是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挫折,备受打击的他并并没有退却,而是以更加努力的方式去探索自己的科研之路。2015年,他前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参加新药研发的项目实践,在那里他感受到了浓浓的药化研发氛围,实验虽苦虽累,但是每一个项目的攻关成功都让他感受到了科研的快乐。
时间来到2017年,本科毕业后他毅然选择继续读研来继续自己的科研之路,他的博士导师邹宏斌问他为什么要读研?他回答到:“我想继续做科研,我想成为一个和您一样的科学家!”他的回答一直激励着自己,随后他开始了五年的博士生涯。但是,每天早出晚归的实验室生活并没有给他带来丰硕的成果,整整两年的付出仍然颗粒无收,面对巨大压力,他没有生出退却之意,一向要强的他一直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好,也一定能做到。终于在2019年底,他的实验有所突破,成功发表了数篇文章,并获得了博士国家奖学金。
回想十年的求学生涯,求学之路也是科研探索之路,虽然道阻且长,他却从未停止自己的脚步,一腔热血,奋勇直前。
坚定信念,认识自己的渺小
2022年,张金泉顺利从浙江大学药学院博士毕业,离开了这个他学习生活十年的地方。深知国家需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他选择投身业界,前往武汉继续他的科研之路。在那里,他学到了许多和学校不一样的东西,在学校一直是以创新为导向,而在业界则是以转化为导向。初入业界的他有些手忙脚乱,但是很快,他便把握了在企业做科研的节奏。此时,他仍然没有停歇,遇到难题仍然是以废寝忘食的方式去解决。他的部门负责人刘念曾感叹:“张金泉本身起点已经很高,聪明和天赋都是毋庸置疑的,重要的是,他还比其他人都努力。我经常用他的例子去教育其他员工。”而张金泉则表示,之所以努力,除了自身追求的因素外,更多的因为是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无数人在为一件事而奋斗,自己所做的东西只是新药研发非常渺小的一环,所以希望通过自己更多的努力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逐梦返乡,贡献点滴力量
202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仍在武汉的张金泉了解到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前往自己的家乡赣州牵头建设了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助力赣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这让他倍感震惊,身为赣南学子,他也有回乡工作建设家乡的想法,但是怀揣着自己的科研梦想,他担心自己在赣州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因此没能博士毕业后第一时间回去工作。而这次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创建,给了他非常好的机会在自己的家乡施展拳脚,继续逐梦自己的新药研发之路。
因此在今年5月份,他辞去了在武汉的工作,回到了熟悉的家乡,进入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开启了新的新药研发征程。他说:“研究院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新药研发需要创新也需要转化,我所学的东西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应用。同时也希望通过研究院这个平台,为家乡建设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进入研究院后,面对处于高速发展且许多方面仍需要完善的创新药物研发中心,他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药物合成实验室的十余名研发人员开展了长期的研发相关专题培训,大大提高了研发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遇到研发人员提出的问题,他都悉心为他们答疑解惑;在项目遇到瓶颈的时候,他总是在实验室和研发人员一起奋力攻关。在他看来,新药研发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每一个新药的诞生都需要无数研发人员的心血。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极其有限且渺小的,因此需要把个人有限的力量转化为团队的力量,把一支支团队的力量凝成一股,才能具备撼动新药研发这座大山的能力,因此作为项目负责人,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团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贡献最大化。
未来,他将继续在新药研发领域深耕,一方面作为导师培养更多的优秀科研人才,另一方面推进自己的研究方向取得更多突破,两者结合为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赣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