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良院长迎新典礼寄语:踔厉奋发、自强不息,奏响无愧于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发布时间:2023-09-08 17:50:43 阅读:9374

9月8日,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在章贡区区政中心举行2023年迎新典礼。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田辉出席典礼,并为15名新引进博士颁发聘书。市政府副市长赖正文,赣南医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张小康,区委书记连天浪,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志怀,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李红良,以及市区、医学院、研究院等相关领导及区直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170余名2023年新引入高层次人才、新入职员工及2023级硕士研究生新生参加。迎新典礼由赣南医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兼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黄瑞忠主持。

在迎新典礼上,李红良详细介绍了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在科研环境、人才队伍、平台体系、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寄语新员工、新同学,要有感恩奋进、不负韶华的“初心”,勤学苦练、开拓创新的“恒心”,长风破浪、奋楫争先的“决心”,以及崇德修身,知行合一的“仁心”。

以下是李红良院长在迎新典礼上致欢迎词原稿:

99.jpg

踔厉奋发、自强不息,

奏响无愧于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李红良

尊敬的田辉部长、正文副市长、小康书记,各位领导、同事们、同学们: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很高兴在寓意收获与孕育希望的初秋时节,与大家相聚在这里,共同迎接170名2023年新入职员工和2023级新生!首先,我代表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向长期关心研究院发展的国家部委、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新加入研究院的同事、同学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于2021年5月成立。目前已经走过了两年多的时光,两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院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院在科研环境、人才队伍、平台体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人才方面,我们通过创新引才模式、发挥平台优势,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推动了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关注。我们的主要做法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招才引才上“出实招”。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在体制机制上灵活的优势,与章贡区政府、赣南医学院量身定制人才专项政策,采用“政府用人、院校上编、企业发薪”的合作引才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博士学历以上高层次人才编制、待遇等问题。同时,通过公开招聘,向研究生及以下学历人员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化薪酬。截至目前,2023年累计招聘岗位100余个,共收到简历6000余份,最终录用90余人,其中招聘博士岗位30余个,收到简历400余份,录用了34名博士,已办理入职15人,剩余博士将于近期办理入职。研究院已形成了包括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才在内的高水平人才团队400余人,其中全职落户赣州的“85后”年轻教授30余名。从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在人才引进上的体制创新,成效已经凸显,未来我们将在招才引才上继续探索新的模式,持续完善引才体制机制,力争在3至5年内,建设形成1500至2000余人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集聚高地。

二是在聚才育才上“谋思路”。自研究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人才强院”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注重科研后备力量的储备。目前,研究院依托赣南医学院,已有在读研究生学生150余人,其中2021年、2022年培养研究生80余人,今年我们又招录了在座的71名研究生。今年5月,赣南医学院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在研究院挂牌成立。产业学院专业设置拟设药学、生物技术等七大专业。办学模式上坚持产教融合,采取校企合作培养、个性化培养、订单式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办学规模上首期计划每年招生100人左右,成熟后扩大到每年计划招生200至300人,着力打造为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与此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注重人才队伍的素养提升,今天5月我们成立党委,并设立了3个基层党支部,成立团委、工会等群团组织,开展了红色教育培训、团建拓展活动等,切实增强了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在用才留才上“发狠力”。两年来,研究院充分发挥技术、资源等优势,不断创建科研平台,为人才创造“登台唱戏”的机会,目前研究院国家级平台已有6个,省市级平台达10余个,尤其是今年3月,由研究院作为第一依托单位的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为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8月份,江西省人社厅授予研究院中、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负责本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实验系列等专业的中、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有效推进我院职称评审与人才培养使用有效衔接。除此之外,自研究成立以来,我们不断探索符合研究院发展的考核激励机制,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发挥考核这个指挥棒作用,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有机会有舞台。今年以来,我们共申报项目41个(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6项),立项项目资金超7000万元。同时,我们还高度重视人才在赣的生活情况,主动为人才协调解决子女就学,协助申请人才住房60余套,并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家访等活动,切实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做足功课。以上工作的推进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与指导。同事们、同学们,你们选择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就是选择了一个求学求知的“补给站”、人才聚集的“智高点”和人生奋斗的“主战场”。展望未来,我想送给在座的新同事、新同学“四颗心”。

第一颗是感恩奋进,不负韶华的“初心”。我们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赣州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近期发布了新时代人才政策,80条人才政策清单覆盖面更广,既重视各类高层次人才,又重视大学毕业生以及各种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含金量更高、实用性更强,充分考虑了人才对户口、住房、教育、资金、激励等方面的需求,为人才提供了在赣工作的保障。赣南医学院不断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办学实力,即将升格为大学。研究院也不断发挥优势,厚积薄发,在全力推进生物医药江西省实验室申报工作。所有的一切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在迈进,而你们正是故事的主角,希望你们永远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奋斗的劲儿,志存高远、不负韶华,不辜负领导、老师、父母和自己,全力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续写新的辉煌。

第二颗是勤学苦练,开拓创新的“恒心”。习近平主席强调,“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同样的,“为科学注入红色基因,用科技服务健康中国”,这个不单单是一句口号,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目标,我需要你们和老同事、老同学们一道努力,坚持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坚如磐石的恒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团队从无到有,从武汉到赣州,已经历经了15年的努力,团队的每个人都具有着艰苦奋斗、信念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希望所有研究院大家庭的成员,也包括你们,要传承和发扬好这些精神,勇毅前行、奋发有为,走好接下来属于我们的新时代长征路!

第三颗是长风破浪、奋楫争先的“决心”。青年人立志,要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勇气,要“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决心,以及“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2008年,从哈佛留学回来后,我跟大家一样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未来,有挑战、困难和挫折,但我从不退缩,我把个人的志向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去追求科研精深、探索前沿问题,去抓住机遇,用青春翅膀搏击长空,助力实现梦想。我希望你们在以后的人生中保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去学习、去实践,去直面人生的每一个困难和挫折,长风破浪会有时,奋楫争先是主流,一定要相信自己,你们就是这个时代的主宰。

第四颗是崇德修身,知行合一的“仁心”。习近平主席强调,“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有才有德是精品,有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科研人,学做科研必先学会做人,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提升个人内涵和修养,深怀爱党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同事们,同学们,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当下美好时。站在新的起点,希望你们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习中踔厉奋发、自强不息、砥砺才干、追求卓越,奏响无愧于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开创人生的无限精彩!谢谢!